日前,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连云港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连政办发〔2017〕16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分析了我市“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的基础现状,阐述了“十三五”时期全市战新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是未来五年全市战新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为便于各县区、各部门及全社会更好理解《规划》相关内容,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引导向作用,现作如下说明:
一、出台背景意义
战新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全球和全国各地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从全国和全省看,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经济发展的结构、方式和内生动力的转换,“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在江苏交汇叠加等因素,都为战新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早在2010年,国家就对培育和发展战新产业进行了顶层设计,上升为国家战略。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省的战新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也已于2016年底下发,其中省“十三五”战新规划明确提出,“打造连云港新医药等区域标志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高地”、“加快建设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一系列连云港元素。
就我市来看,“十二五”期间全市战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聚集效应和发展特色逐步形成。2015年全市战新产业产值达到1125亿元(新口径),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0.2%。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新口径产值分别达到456.9亿元、296.4亿元、183.4亿元。与此同时,我市战新产业也面临着产业规划不到位、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配套服务不足、产业层次偏低等发展困境,这些都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战新产业规模的壮大和品质的提升。“十三五”期间亟待出台一个高水平规划,用以指导、统筹全市战新产业的布局优化、壮大发展。
二、《规划》主要内容
(一)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300亿元,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5个,超百亿龙头企业(集团)10家,国内一流的重大科技平台载体20家,战新产业综合实力居国内前列、若干领域国内领先,战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先导作用不断增强。
(二)遵循原则
《规划》提出了八个原则。一是前瞻布局原则。既要聚焦科技发展前沿,又要立足连云港发展实际。二是市场主导原则。更加注重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三是合理布局原则。更加注重从全市全局角度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布局。四是创新驱动原则。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战新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五是高端引领原则。瞄准科技前沿,聚焦发展重点,对重要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培育先导产业。六是集聚集约原则。坚持集约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要素、资源、人才等有效集聚和供给。七是开放融合原则。坚持将把开放融合作为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八是绿色低碳原则。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三)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规划》在遵循国家、省战略布局并结合我市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市重点发展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产业等七大产业。
1、大健康产业。继续发展药品业和医疗器械业的同时,加快发展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为主的保健养生产业,以及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将连云港市从国内创新药物引领区发展为“防—治—养”一体化的大健康产业高地。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小分子药物、先进医疗设备及医用材料、生物技术及产品、海洋生物医药、医药电子商务、保健养生产品和健康服务业等九个方面。
2、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依托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载体,加强核心技术突破,发展综合性能高,资源消耗少,环境负荷低的重大材料产品及技术,开发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加快打造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的战略性产品,努力实现新材料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小散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使连云港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材料制备与装备、高性能金属非金属新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石墨烯材料和大直径硅片等五个方面。
3、新能源产业。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市场应用体系,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加快建设连云港清洁能源创新产业园,努力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国际国内有重要地位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研发、设计、制造、应用与服务基地。重点发展风力发电技术、装备与服务、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技术及装备、核能产业体系、碳基清洁能源关键技术及装备、新兴能源应用技术及装备、“互联网+”新能源等六个方面。
4、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应用网络化、数字化制造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集成,在先进成形、极端制造、数字制造、绿色制造、精密模具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全市制造业在高端环节方面的创新能力,努力使连云港市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大型装备制造、精密机械制造、智能成套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四个方面。
5、节能环保产业。以节能环保产品和节能环保新技术为重点,积极进行相关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工作,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推动循环经济建设,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推动连云港市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产品、节能环保技术和节能环保服务业等六个方面。
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物联网、下一代信息网络、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等,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以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软件服务业、大数据与云计算、创意产业、智慧港口与物流产业、“智慧连云港”建设为重点,以自身资源与区位优势为基础,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核心技术,提高服务质量,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我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7、海洋产业。充分利用自身海洋资源优势,以海水养殖、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海上风电、海工装备制造、现代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产业为重点,推动相关技术研发和引进,以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发展和巩固海洋经济在连云港市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强与国家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共建,争创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海洋与渔业科研基地建设。促进海洋服务业与海洋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融合发展,打破各产业间的技术边界、业务边界、运营边界,实现海洋各产业、各环节的连通。
此外,在明确七大战新产业领域发展目标和重点的基础上,《规划》还提出通过“五大工程”,即通过县区布局工程合理配置全市资源、通过创新平台工程统筹科技创新资源、通过产业集群工程加大优势产业企业集聚、通过科技产业园区工程引领全市工业经济优化升级、通过领军企业工程加快新技术的突破,通过五大重点工程的开展实施,明确全市范围内各县区、各功能板块的产业发展定位,打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继续为推动全市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通过健全领导决策机制、立足项目支撑、注重招商引智、加强金融支持、简化报批流程、实施品牌战略等方式,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保障规划的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