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孩子喊爸爸妈妈的时候,我的宝宝却只会微笑,别的孩子牙牙学语时,我的孩子却一脸茫然,那一刻,我们的心都要碎了。”刘女士有一个四岁的女宝宝,在宝宝出生几个月后,她与丈夫就得知了孩子存在听力损失的噩耗。“在没有人工耳蜗介入的情况,宝宝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于是,这几年来,刘女士一家努力攒钱给孩子植入昂贵的进口“人工耳蜗”,随后,她干脆辞职陪伴宝宝开始漫长的康复训练。
据了解,目前我市包括儿童在内的听障人士共有8752人,占全市残疾人群总数的9%左右。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每年新生听障儿童3万多名,这些听障儿如果在7岁前得到及时治疗,手术后经过专业老师一年到一年半一对一的训练,其康复率可以超过90%。
“由于6岁以前的残障儿童基本都在康复机构度过,这里以康复训练为主,学习技能的培训为辅,对孩子们以后的学习有一定影响。”市残联教就处负责人陈建军介绍,这也是残疾人士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的一个原因。
“听到孩子发出第一声‘啊’的时候,我们喜极而泣。”回忆起一年前在康复机构发生的一幕,刘女士至今都感慨万千,但是,她很快不满足于仅仅只是让孩子发出声音,她想,如果宝宝能够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上学、玩耍,该有多好?根据她的观察,长期在康复机构与同样患有残疾的孩子们一起,宝宝对于外面的世界比较抵触,反应能力也比正常的孩子差一些,更谈不上跟上学前教育的学习进度。“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宝宝能随班就读,在正常的学校接受教育,从而融入社会。”
刘女士的愿望即将实现了,我市海州区蓓蕾幼儿园浦东分园已经开设了特殊教育班,将接收3-6岁有残余听力的幼儿入园,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其编入大、中、小班,开展听障幼儿和普通幼儿的融合教育实践。
“听障儿童融合教育,指的是让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和同龄孩子一起在普通幼儿园生活、游戏和学习,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市蓓蕾幼儿园园长宋建敏介绍,为了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听障幼儿除了和正常幼儿一起游戏、运动、学习、生活外,每天有专业的特教老师、专业的课程活动设计,帮助他们进行单独的康复训练,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保障听障儿童在乐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等领域实现均衡发展。
“如果上特教班,会不会让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残疾,从而排斥他们,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呢?”面对家长的疑问,宋建敏解释,幼儿园已聘请了有经验的特教老师和幼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训和融合教育,引导听障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作为我市融合教育的试点,今年蓓蕾幼儿园将招收6名听障幼儿,由特教老师、幼儿教师和保育员共同帮助听障儿适应学校生活。和一般民办康复机构不同,该园并不提倡家长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