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6年1月17日在连云港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连云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十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推进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先导区建设,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60亿元、增长10.8%左右,低于预期目标0.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57亿元、增长12.9%,低于预期目标1.1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5%,低于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77亿元、增长21%,达到预期目标。
——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266亿元、增长21.7%,低于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7亿元、增长12.4%,低于预期目标0.6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1.8亿元、增长11.5%,低于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低于预期目标4.5亿美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81亿美元、增长1%,低于预期目标11个百分点。
——港口吞吐量2.1亿吨,低于预期目标0.2亿吨;集装箱运量500万标箱,低于预期目标60万标箱。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30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0元、增长10%,分别低于预期目标1.5、2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7%,不高于省控线。
——节能减排,单位GDP能耗下降2.6%,完成省下达任务。
从指标完成情况看,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去年同期、高于周边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能减排等指标完成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基本完成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虽低于预期目标,但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受宏观形势影响,外向型经济、港口运量等指标低于预期,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不振、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外向型经济指标处于下行区间;另一方面是由于实体经济发展疲软,企业投资信心不足,部分行业经营困难,增长动力转换需要一个过程。过去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过去一年,认真落实国家、省宏观调控政策,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经济分析研判,强化要素保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部分指标增幅全省领先。强化“调度”稳增长,完善经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逐月、市委每季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市委常委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责任和考核机制,对联系县区、板块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加大对地区发展调控力度,全市经济实力稳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成为全省唯一“不降反升”的城市;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税质量逐步优化,税收占比达到81.4%。扩大“投资”稳增长,以全市500个重大项目为抓手,组织春、秋季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完善领导干部挂钩帮扶、重点项目跟踪推进、难题集中会办等制度,累计化解难题40余个,协调解决资金120多亿元,田湾核电三期5号机组等240个项目开工建设,壁虎科技等122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超过50%。优化“服务”稳增长,以“产业强市”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积极搭建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狠抓招商引资、企业培育和要素调度,进一步壮大全市实体经济规模,新签约3亿元以上项目54个,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5家,新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产值增速均在15%以上,装备制造、石化、冶金产业产值突破千亿规模。
(二)一着不让抓机遇,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深入落实国家战略布局,切实加快江苏省“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先导区建设,奋力开创开放发展新局面。以基础建设为抓手,切实提升物流通道功能。稳步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申报取得积极进展,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正式通航;连盐、连青、连淮扬镇铁路建设全线推进,陇海客运专线徐连段列入铁路总公司2016年开工计划,北疏港高速公路墟沟互通工程基本建成,临海高等级公路灌河口大桥竣工通车,盐河航道整治完工,综合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一基地、一园区”为载体,加快核心区先导区建设。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一期工程实现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盈利,铁路专用线顺利开通,二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开通运营“连新亚”国际出口班列,全年预计完成双向开行210列、运输货物2.1万标箱,“连新欧”班列实现试运行。研究制定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建设要求,成立园区管委会,完成规划修编,同步开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公路港一期工程建成投用。以对外合作为平台,切实提升开放水平。成功举办第二届连博会,承办海内外华侨华人共建“一带一路”江苏行、全省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会等活动,加大连云港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对外影响。全方位扩大对外交流,与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正式缔结友好城市,研究制定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建设意见,与哈国铁互投共建边境物流场站,完成东门特区无水港项目部分股权收购,建成运营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一期工程,“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三)多措并举调结构,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以调结构、抓创新为主攻方向,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提高准入门槛,积极培育增长新动能,促进全市转型发展。以结构优化促转型,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比重调整为13:45.2:41.8。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壮大,家庭农场累计达1202家,农产品出口达到5.5亿美元,全市农业外向程度位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产值突破2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9%,其中新医药产业产值增长24.5%。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加大,杰瑞科技创意产业园、海洋极地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网络交易零售额预计达到90亿元、增长35%左右。以科技创新促转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区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策源地建设不断推进,连云港高新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省级东海高新区获批筹建,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研发能力稳步增强,东华大学纤维新材料研究院等20多个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建设顺利推进,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1.6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以产能提升促转型,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50亿元、增长25%。加大过剩产能清理淘汰力度,对船舶、钢铁、水泥等行业开展专项整治,促进兴鑫钢铁、镔鑫特钢、亚新钢铁等项目通过国家备案,全市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单位GDP能耗下降2.6%。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管控作用,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等专项规划,明确我市的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从严把控项目审批,否决高耗能、高污染项目60多个。
(四)统筹协调促改革,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在中央、省深化改革顶层设计的框架下,系统谋划各项改革部署,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突出功能完善,国企改革重组取得重大突破。把国企改革重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国企改革重组和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港口、金融、城建、交通、工投、农发六大国企完成重组挂牌,实现了实质化运营;制定出台市属国企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国有企业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得到提升。突出先行先试,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积极承担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等试点任务。全面推进农村土地、产权、金融等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县乡两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97%的行政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口岸通关、跨境电子商务、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建设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率先开展战略环评试点,成为连云港重要的改革亮点。突出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公布市、县(区)两级政府“五张清单”,调整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管理体制,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至97项,全面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建成使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新政务服务中心。稳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全口径预算体系全面建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顺利开展。加快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教育领域改革,分级诊疗启动试点,灌南、赣榆获批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
(五)千方百计惠民生,城乡生活持续改善。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民生幸福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坚持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稳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生态惠民生,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七大行动”。在全省率先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5-2022)》,东海县通过国家级生态县验收,赣榆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覆盖率分别达25%、75%。积极推进城市绿化美化,新增城市绿地300公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建设通过现场核查。大力加强污染防治,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万吨,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增加收入惠民生,把稳定和改善就业作为群众增收之本,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依靠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增收,设立创业担保贷款基金和创业扶持引导基金,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成立全国首家大学生村官创业学院。全市累计扶持自主创业8000余人,新增私营企业9500余户、个体工商户超过2万户。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出台《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暂行办法》,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完善保障惠民生,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一连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均达到1970元/月,年增幅达到10%。实现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新农合参保率达99.8%。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养老机构8家,新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实施精准扶贫,13.8万农村低收入人口、92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整体脱贫。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建加固校舍45万平方米;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效加强,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远程医疗工作站。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项目储备支撑不足,部分指标波动加剧,外向型经济仍处下行区间;发展方式仍较粗放,产业层次整体偏低,一些制约全市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需要我们积极应对、迎难而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要积极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深入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发展“换档不失速、量增质更优”。
(一)面临形势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方面,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疲弱复苏态势,主要经济体增速将低于潜在增长率,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比较大。此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并行发展,新的经贸规则的制定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新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不断出现,世界贸易格局正在重构和改变。国内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延续疲弱复苏态势,认为国内经济还未触底,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经济工作任务部署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项工作重点,尤其是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从内生动力看,“十二五”以来,我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二五”初期的12%以上逐步回落到10%左右,整体进入新常态。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市加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区域物流中心、沿海大通道提供了机遇。同时,我市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提升,加上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物流园、石化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带来的预期效应,都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支撑。
从发展态势看,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我市面临着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项目招引压力较大,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亟需扩大经济总量,持之以恒抓好产业发展;同时产能、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约束对我市重大临港产业项目落地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积极主动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二)遵循原则
根据国家、省计划安排情况,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对2016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安排重点考虑和把握了以下三个方面:
1.尊重规律、体现奋进。在编制2016年目标计划时,既遵循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当前经济发展态势;又充分认识我市加快发展的现实要求,体现主动作为,后发先至,努力保持各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位居苏北前列”。
2.立足实际、突出质效。在编制2016年目标计划时,既要对“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进行全面评估,科学分析我市现实基础;还要考虑继续加大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调控,突出考核提质增效类指标。
3.自我加压、主动作为。我市面临着发展状况与区位优势不匹配,港产城融合不深入,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相矛盾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通过指标安排传递压力,催生动力,激发活力,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三)初步安排
对2016年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提出如下建议:
——地区生产总值(GDP):预期目标增长10%-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目标增长11%-12%。
——服务业增加值:预期目标增长10.5%左右。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增长20-21%。
——规模以上工业投资:预期目标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目标增长11%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增长10%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预期目标保持正增长。
——实际利用外资:预期目标9亿美元。
——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运量:预期目标分别增长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目标增长9.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目标增长1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期目标不高于省控线。
——单位GDP能耗:按省下达任务执行。
——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预期目标达到1.7%。
三、201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2016年,我市将全面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保持发展定力,稳中求进,坚持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开放创新,为“十三五”时期“全面达小康、迈上新台阶”开好局、起好步。重点在以下八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坚持稳定增长,全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一是稳住经济下行压力。紧盯财税、投资、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建立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综合监测平台,加强经济运行情况监控,强化调度、搞好协调服务,充分发挥园区、港口、国企等重点平台功能作用,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确保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二是做强经济支撑能力。认真研究、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各项“稳增长”政策,持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实施企业成长工程,针对不同企业、企业不同阶段,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推动各类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帮规模企业、成熟企业“减负”,为初创企业、中小企业“输血”,协助解决立项、融资、土地等问题,着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升发展信心。三是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加快推进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着力推进品质提升和供给创新,加大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业态的培育力度,加快天马网络电商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形成水晶、特色农产品等电子商务集群。围绕有效需求进行扩大投资,加大财政对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二)坚持以港兴市,突出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认真落实和主动承担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江苏“一带一路”核心区先导区建设,切实打牢发展的基础。一是完善交通枢纽功能,围绕建成全省“一带一路”核心区先导区的目标定位,突出构建现代综合立体式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连盐、连淮扬镇、青连铁路枢纽,确保30万吨级航道二期、陇海客运专线徐连段等开工建设,力争开通至淮安、扬州及长江沿线主要港口的内河航线,推动深水大港与全省经济发展血脉畅通。二是全面深化“一基地一园区”建设,加快实施中哈物流基地二期工程,推进霍尔果斯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开展口岸直通、转关、多式联运业务。充分发挥上合组织物流园管委会职能,统筹安排二期、三期工程,积极搭建跨境贸易服务和专业化商贸物流平台。三是积极拓展外贸空间。落实和完善稳定外贸措施,促进外贸“优进优出”,坚持推进东西双向开放,务实推进与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合作交流,力争在日韩经贸合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推动国际农产品物流体系、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三)坚持产业强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规划布局,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一是全力突破工业经济。围绕沿海制造业基地定位,实施工业“双百工程”,突出抓好100项投资2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100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确保斯尔邦醇基多联产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家,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开展“僵尸企业”排查清理,积极稳妥加以处置、盘活存量资源。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按照适销对路要求,丰富我市工业产品种类,提高工业企业发展档次。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休闲旅游、商贸流通等主要产业。加快旅游市场整治,整合花果山、温泉、海洋、湿地等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品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加快推进连云新城海洋极地馆建设,把我市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海滨旅游市场,力争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0%、12%。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以培育建设大宗货物交易中心、海淘网为突破口,积极发展港口物流业。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重点打造宁连、连徐和沿海高速公路沿线现代农业示范带。启动实施中韩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建设,建成东海中澳肉牛项目。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建设100个电商村,争取全市农业电商交易额达20亿元。
(四)坚持投资驱动,持之以恒推进重点项目。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促进投资效益的优化,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一是持续发挥投资拉动作用。以国家、省重大项目为龙头,切实增加有效投入,力争石化产业基地规划上半年获批,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通过核准并开工建设。以纳入市级管理的200个重大项目为抓手,继续推行领导帮办、难题会办等跟踪服务机制,加大协调推进力度。二是提高投入质量效益。积极拓宽投资来源,发挥新组建的国企集团作用,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增强投资内生动力;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做好项目建设愿景、资金收益的宣传推介,抓好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吸引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挖掘市场投资潜力。三是积极推进招商引资。要围绕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龙头企业、核心技术,促进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加速集聚。要坚持抓大不放小,紧紧围绕临港重化工业,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大力推动与中核总、中船、中建材等企业的合作;同时大力引进附加值高、科技型、生态型的中小项目,形成大中小项目齐头并进的局面。坚持国资外资民资项目齐抓,国资要突出央企,外资要突出日韩,民资要重点突出500强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年内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
(五)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增加创新资源供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培育新的发展动力。一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海洋经济特色,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协同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组织实施重大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二是深入推进科技创新。着眼于打造全市创新发展的策源地,深入谋划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完善科技创业孵化链,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载体。加快中科院能动中心、716研究所成果转化,依托工投集团、金融控股集团等国有平台,发挥财政资金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积极培育中小微科技企业。三是更大力度简政放权。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问题导向,贯彻落实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职能,加快推进联合审图、多评合一等措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严控服务收费,推动“园区事园区结”,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干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针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集中办公等特点,简化住所登记手续,采取一站式窗口、网上申报、多证联办等措施,为企业提供便利。
(六)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围绕建设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推动城市建设从“拉框架、拓空间”向“填格子、提功能”转变,从追求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一是稳步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深化城市功能分区,把控开发建设时序,实施重点城市建设项目,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启动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老旧片区旧城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二是积极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加大县域城镇建设力度,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围绕现代工业、自然生态、乡村旅游、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加大重点中心镇和临海小城镇培育力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构筑功能完善、产业集聚、环境优美的城镇载体。三是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把港口发展作为突破口,深入实施港口运营体制改革,提升港口竞争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格局,提升产业发展对港口发展的推动作用,做大做强临港型产业。强化城市承载功能,突出港口城市特色,实施重大载体建设,形成港口、产业、城市在空间上相得益彰,在功能上相互匹配。
(七)坚持共享发展,突出抓好民生改善。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继续以民生工程、民生实事为载体抓好民生改善工作,推进全面小康建设,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一是打好脱贫攻坚战。落实省定重点扶贫工程,重点推进石梁河库区和沂河淌片区,制定完善专项规划,以基础建设为突破口,推进连片开发,确保更多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标准、低收入人口大幅减少。二是加快民生事业发展。按照“当前可承受、未来可持续”的要求,加大财政对民生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十大重点民生工程,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重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学生就业等群体就业问题,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三是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和合理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投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全面二孩放开这“一老一小”带来的影响,提前做好妇幼保健、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定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确保新增被征地农民100%刚性进保。
(八)坚持绿色发展,构建低碳永续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一是大力推进环境专项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化工园区专项整治工作,完善园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设施建设,理顺园区管理机制,确保各项环保设施正常运转。加快推进市区污染企业搬迁工作。二是加大生态创建力度。扎实推进战略环评试点工作,摸清全市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构筑和谐合理的产业、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按照生态县区创建标准,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连片整治工作,严守生态红线,全面提升生态承载能力,力争连云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海州、连云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区,争创国家级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三是加强大气和水环境治理。加快燃煤小锅炉整治,推进建筑施工扬尘管控,积极推广夏、秋秸秆全量还田,巩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常态化管理机制,防范雾霾天气的发生,PM2.5较2013年(基准年)下降13%。全面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加强城市河道环境治理,加大排淡河、西盐河等城市河道治理力度,打造生态走廊,消除城市河道黑臭现象,确保水质断面考核良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5年
执行情况与2016年草案
指标 |
单 位 |
2015年计划 |
2015年预计 |
2016年计划 |
|||
总量 |
±% |
总量 |
±% |
总量 |
±% |
||
1.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1左右 |
2160 |
10.8左右 |
10-11 |
||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14左右 |
1157 |
12.9 |
11-12 |
||
3.服务业增加值 |
亿元 |
12左右 |
11.5 |
10.5左右 |
|||
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2100 |
21左右 |
2077 |
21 |
20-21 |
|
其中:工业投资 |
亿元 |
1270 |
22左右 |
1266 |
21.7 |
20 |
|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3 |
830.7 |
12.4 |
11左右 |
||
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12左右 |
291.8 |
11.5 |
10左右 |
||
7.外贸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12 |
81 |
1左右 |
保持正增长 |
||
8.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12.5 |
8 |
9 |
|||
9.港口吞吐量 |
亿吨 |
2.3 |
10 |
2.1 |
5 |
||
集装箱运量 |
万标箱 |
560 |
12 |
500 |
5 |
||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1 |
25830 |
9.5 |
9.5 |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2 |
12900 |
10 |
10 |
||
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
不高于省控线 |
101.7 |
不高于省控线 |
|||
12.单位GDP能耗 |
吨标煤 |
按省下达 任务执行 |
-2.6 |
按省下达任务执行 |
|||
13.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 |
% |
1.65 |
1.7 |
注: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2.因经济整体进入“新常态”,对预期增长目标改为区间管理,2016年对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设置区间;对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增加“左右”表述,上下浮动0.5个百分点。
3.根据国家和省考核要求,外贸出口今年不再考核。
4.为体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2016年新增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