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缘何连续九年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发布时间:2018-01-17 09:00 信息来源:连网 阅读次数: 字号:【

在今年公布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中,我市中复神鹰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市第二次获得该项奖励,也是我市企业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过去的九年,连云港每年都有企业和单位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专家表示,我市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比较多元,既有企业,也有高校院所、医院、研究机构。这表明我市创新活动已经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科研院所为支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企业正在成为我市省级以上科技奖的拿奖大户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我市共获省级以上科技奖49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11项;省级科技奖38项。2017年,我市获得国家级2项,分别是中复神鹰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恒瑞、正大天晴参与的“药剂高效分装成套装备及产业化”项目。

笔者翻阅这批项目情况,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同其他城市高校院所项目居高不下相比,我市省级以上科技奖,企业项目偏多。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我市获得省级以上项目中企业获奖42项,占85.7%。其中我市7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获奖26项,占企业获奖项61.9%;5家省百强创新型企业获奖23项,占企业获奖项54.8%。2017年,我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两个项目均来自企业。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省级科技奖励企业项目居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首先,连云港拥有一批有远见、懂市场、会创新的企业家队伍。以新医药板块为例,我市恒瑞医药、正大天晴、豪森药业、康缘药业都曾经被省级以上科技奖青睐。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大多数具有行业学术背景,愿意固守研发创新之路,并带领整个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其次,连云港创新氛围比较好,虽然我市并没有太多的科研机构,但是我市拥有开放包容的创新精神,地方政府鼓励辖区内企业积极地走出去“借智”创新。再次连云港创新环境也在不断提升,目前,我市大多数县区都已经建立了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全市大中型企业纷纷建立了研发机构,全市科技贡献率也超过了50%。这种良好的创新氛围让我市企业深切的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

科技奖的产业示范效应非常突出

专家表示,科技奖仅是企业研发获得认同的第一步,未来如何将这样的产品推向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在全球企业发展历史中,不乏因为认识不清导致好项目做砸的案例。柯达就是这样的企业,它曾经捕捉到数码相机发展契机,但是最终却错过了这个商机。这样的案例应该值得我们警醒。连云港企业不仅要拿奖,更要注重研发的市场化,让研发成果变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资料显示,2011年至2016年,我市获“企业技术创新奖” 8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21次(全市共57项),获奖成果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如:2011年中蓝连海参与的“年产5万吨级有机硅单体生产新技术及装备的开发研究”项目,价格比进口设备每台节约投资约3000万元人民币,提高作业率18~20%。2013年豪森医药主导的“抗肿瘤新药盐酸吉西他滨及制剂的研制和产业化”,销售达到34.2亿元,实现创汇1亿美元。2016年恒瑞“复杂结构天然产物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其产业化”,累计销售52亿元,利税19亿元,创汇1200万美元。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完成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也是这样的案例。截至目前,中复神鹰碳纤维年产能达到6000吨,产品质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连续多年国产纤维市场占有率达60%。T700与T800级的碳纤维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碳芯电缆、建筑加固、压力容器、体育用品、风电叶片、汽车等领域。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市获奖的项目并不仅仅拥有一张证书其产业示范效应也非常明显。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县区,以创新型城市发展需求为核心,关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社会影响力高的“科技小巨人”企业,为其搭建平台、招引人才,推进创新要素聚集,带动更多的企业将研发成果变为企业的真金白银,让创新行为得到回报。

社会影响力大,民生科技创新初现活力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长期创新积淀,我市民生科技领域创新能力逐步增强,获奖项目逐步涵盖农业、医疗、建筑等领域。

资料显示,2011年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参与的“草莓优质优异种质资源挖掘、创新与应用”项目、 2016年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的“肠道病毒71型疫苗临床应用关键技术”项目,在服务百姓、改善民生中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2016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参与的“中国脑卒中精准预防策略的转化应用”的项目,在全国31个省500余家医院和400余个社区推广和应用,累计筛查和防治500余万人。2016年连云港市市区水工程管理处参与的“链式混凝土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创新及其推广应用”,解决了传统护坡水土易流失难题。

这一系列的新项目正在成为我市争取省级科技奖新机遇。专家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要积极地出台鼓励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参与省级科技奖的机制和体制,为全民促创新月营造良好的氛围。与此同时,我市还应该探索创新科技投融资机制,综合运用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担保费补助、专利权质押补助、创业投资引导等方式,缓解“社会创新”融资难与政策享受难问题,让科研单位和机构勇敢创新。此外,我市还需要建立面向全民的技术创新的重大平台,加大创新园区、产业基地、孵化创业基地、公务服务平台等建设力度,着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